援疆人物事迹材料:援疆医生曾庆新“超声”传万里,共画“同心圆”
作者:第一附属医院 李竹清 时间:2025-09-15

2024年7月,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曾庆新副主任医师作为首批江西“1+N”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成员,带着领导的嘱托和推动边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初心,来到祖国的西南边陲,在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入疆以来,他秉承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找准定位,迅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过硬的诊疗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受援医院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服务患者、为患者排忧解难
作为阿克陶县人民医院特检科的一员,曾庆新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努力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加贴心、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超声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曾庆新忙碌的身影每天穿梭在各个诊室,解决科里遇到的各类疑难病例问题。
2024年7月的一天,孕妇图尔潘古丽女士(化名)忧心忡忡地来到阿克陶县人民医院特检科,原来她在当地医院做胎儿超声检查时被告知胎儿泌尿系统可能存在畸形,特意来县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面对焦虑的孕妇,曾庆新一边耐心安抚孕妇的情绪,一边细致地给胎儿做了全面系统的超声筛查,最后诊断胎儿一侧肾脏缺如。
凭借从事产前超声诊断十余年的经验,曾庆新结合胎儿当前检查结果为图尔潘古丽女士及其家属做了详细的解读,极大地缓解了图尔潘古丽女士焦虑心情。同时引导其积极配合后续的诊治,并与产科医师充分沟通协调。

服务临床、为临床提供助力
得知急诊科有一台配置齐全的便携式彩超仪器,但苦于没有专门培训,绝大多数医护人员都不会使用该仪器。曾庆新经过了解,与急诊科主任深入交流后,专门精心制作了适合科室实际情况的PPT,上门为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超声仪器使用的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演示,得到了急诊科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1+N”组团式援疆的肾内科援疆专家拟开展血透患者的人工动静脉造瘘技术,该技术需要超声的密切配合。曾庆新积极同相关科室沟通,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充分论证,优化超声报告模板,强化本科室医师的人工动静脉瘘造瘘口评估技术、肱动脉血流量评估技术等,为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提供助力。

服务基层、义诊宣教传爱心
阿克陶县辖区辽阔,部分乡村处在高海拔地区,许多群众居住分散,就医不便,曾庆新通过参加义诊活动、开展科普宣教等方式,把医疗健康知识送到各地。
阿克陶县木吉乡,地处我国西部边境,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平均海拔3700多米,当地牧民居住分散、医疗设施不足、医务人员欠缺。今年8月,曾庆新同本院泌尿外科的援疆专家、县域医疗共同体专家一道,长途跋涉,将本专业的基础规范、前沿动态等知识送到木吉乡卫生院,参与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并在仪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为木吉乡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做了全面细致的体检,获得当地医务人员的高度赞扬。


服务团队、倾心做好传帮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将科室医生培养成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曾庆新制定了科学的帮扶计划,多角度进行帮扶带教,倾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超声医学团队。日常工作中,无论哪项检查,只要科室人员有疑难有困惑,曾庆新总是第一时间帮助大家解决难题,耐心讲解专业知识,帮助大家提升专业技能。
为了将自己从事超声工作十八年丰富临床经验传授给大家,曾庆新还定期组织科室进行业务学习、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传授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临床医师独立观察、分析、处理和操作等工作能力。通过这种持续良性循环教学,科室医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除了做好阿克陶县人民医院超声医生的传帮带工作,曾庆新还深入到基层开展超声技术培训,将本专业的技术规范与实践经验传播得更广、服务更多的基层群众。


援疆感言:
有幸能够成为首批江西“1+N”组团式医疗援疆的成员,是我人生中难得的历练和荣耀。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我要在第二故乡阿克陶传承发扬赣医大一附院“立德立行,仁心仁术”的院训精神,用心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为援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